广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州市医保定点单位    广州市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社会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
骨科围手术期康复全国联盟单位    太平洋保险定点医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神经内科远程诊疗中心
广东药科大学教学基地    骨骼肌肉疼痛康复联盟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培训基地
广东省创伤骨科管理分会主委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新闻

文章链接: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20401667448.html?wxuid=ogVRcdLGnpWPzAfQzoNvHTqgkolw&wxsalt=e8ea9c


人口老龄化到来,失能失智、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类患者如不能坚持定时翻身、擦拭,发生压疮的概率高达65%。如果再碰上创面难于愈合这样的特殊情况,“挖肉补疮”似的手术就成了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日,55岁的姚先生因压疮就接受了一次类似的手术。臀部出现巨大压疮,最后通过移花接木般的用臀部另一块健康皮瓣覆盖,成功治愈了困扰已久的尴尬的压疮。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四区罗发勇医生表示,“预防永远大于治疗:卧床病人常翻身、受压迫区域软垫缓冲,同时饮食上高蛋白、多维生素保证氮平衡,这些都能预防压疮或促进创面修复。”

image001.jpg

姚先生为医生赠送感谢锦旗

癌症术后现压疮,多方求治久不愈

55岁的姚先生十几年前腰椎骨折,术后一直大小便失禁、行走不便。3个月前,他因右下颌牙龈癌进行了肿瘤切除及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卧床一周左右臀部出现压疮,在多家医院治疗都只是清创、换药、VSD负压引流,因压疮位置紧挨着肛门,失禁的大小便会刺激污染创面引起感染,后来进行了结肠造瘘。由于压疮越来越大,久不愈合,姚先生的生活苦不堪言。

2022年2月7日,在朋友的推荐下,姚先生被家人带到以慢性创面显微修复为特色的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四区治疗。

用臀部的健康皮瓣,补臀部压疮

“入院时,姚先生无法行走,精神萎靡,骶尾部有一约10×8厘米的压疮创面,全层组织缺失,肌肉、骨外露,散发着难闻的腐烂臭味,周围皮肤红肿。”创伤显微外科四区罗发勇医师说,姚先生的压疮已达到四期,保守治疗很难痊愈,对于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姚先生今年50岁,虽然素有糖尿病、高血压,但平时都控制良好。四区蓝荣玉主任带领科室团队为姚先生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其身体条件可以耐受手术,并制定了彻底清创后再进行皮瓣移植的治疗计划。

“骶尾部是受压位置,采用带有血管的皮瓣移植,不仅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而且组织量大,可同时充填死腔和满足皮肤覆盖,愈合后可承受压力,耐磨,不易复发。如果植皮的话,愈合后的创面皮肤较薄,无法承受压力,容易复发。”罗发勇说。

 

成功进行皮瓣移植,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征得姚先生及家人同意后,治疗计划顺利实施。第一步是彻底清创,科室医生团队将创面周围的坏死变性组织清除干净后,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患处,防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下一步的皮瓣移植打好基础。

2月26日,罗发勇与团队成员为姚先生精心进行了皮瓣移植手术。他们在创面附近的右臀取一岛状皮瓣旋转覆盖骶尾部缺损的创面,并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取皮瓣处。凭借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手术仅用2个小时便顺利完成。

术后,医护团队给予姚先生积极伤口换药、抗感染、活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姚先生恢复良好。10天后观察移植皮瓣颜色红润,皮温正常,未见明显炎症反应。姚先生的精神也大为好转,不但能自行下地活动,脸上也有了笑容。这让他的家人非常开心。近日,姚先生已康复出院。出院时,姚先生为医生团队送上了“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的锦旗。

 

四大预防措施,避免受压是关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pic_63890

外科换药

压疮治疗的时间长、难度大、花费高,而重度压疮常常久治不愈,易发生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所以,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

1.定时改变体位

改变姿势、体位,避免伤口长期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平躺时每2小时变换1次,如使用的是交替式充气床垫,可适当延长变换姿势的时间,每4小时一次;坐立时每1小时更换姿势,坐轮椅时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每15分钟抬起身体一次。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平躺时适当抬高床头,但不要超过45度,翻身时不能拖、拉、拽。

3.保持病人身体及环境清洁、干燥

床单、衣物等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病人皮肤一次,如有大小便污染随时清洗,避免浸渍伤口。

4.加强营养

多吃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新鲜蔬菜、水果、蜂蜜等,多喝水,必要时少食多餐,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李梅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