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手脚上的疙瘩越来越大,走路都费劲……” 在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痛风专科门诊,24岁的阿轩(化名)挽起衣袖和裤腿,四肢布满大小不一的痛风石,大的像土豆一样,让人触目惊心。谁能想到,这个年轻的小伙,已被痛风折磨7年,而这些让人望而生畏的痛风石,与他酷爱喝饮料、百无禁忌的饮食习惯有关。
17岁患痛风,少年饮料、奶茶当水喝
7年前,尚在读职高的阿轩正值青春年少,经常和同学PK可乐。“那种大瓶装的,玩游戏谁输了谁喝。”阿轩回忆道。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脚趾传来剧烈疼痛,疼得连路都走不了,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痛风。
然而,阿轩并未将这个诊断放在心上。“疼的时候就吃片止痛药,不疼了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完全没把医生说的‘控制饮食、规范治疗’当回事。” 就这样,痛风在他的忽视下悄悄发展。5年前,身上多处冒出小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石并保守治疗,但他仍不遵医嘱服药,含糖饮料照喝不误。
“这次发作前,我每天喝两三杯奶茶。” 阿轩的话让接诊的张建主任惋惜不已。随着痛风石增大,关节活动受限,疼痛难忍、行动不便的他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来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爱喝饮料成痛风石“推手”,危害身体健康
张建主任介绍,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形成的结节。正常时尿酸经肾脏排出,若生成过多或排泄不畅,会形成高尿酸血症,长期如此尿酸盐结晶析出,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肌腱等部位,逐渐形成痛风石。
“阿轩病情严重,源于长期不规范治疗和不良饮食。” 张建主任解释,可乐、奶茶含大量果糖,而果糖会促进尿酸生成、抑制排泄,加速痛风石形成。此外,不按时服药控制尿酸水平,会导致尿酸持续升高,也会加速痛风石的形成和发展。痛风石不仅会影响外观,还会破坏关节结构,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压迫神经、损伤皮肤,引发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危害。
脚上痛风石如“土豆”,3小时手术清结石
鉴于阿轩全身痛风石数量多、分布广,且部分已经侵蚀骨质,张建主任团队经过详细评估,为他制定了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案。首次手术主要清除右侧肢体痛风石,包括右肘部、右前臂、右足踇趾及第4趾、足背及足跟部痛风石,并对受影响的肌腱进行松解、修复。
手术中,医生发现阿轩的右侧肢体的痛风石大小不一,足背上最大的约9×4×4cm,像个土豆一样,小的也有2×2×2cm,这些痛风石活动度差、质地坚硬,其中右足背外侧及右足踇趾、第四趾间关节已被痛风石占据,骨质也遭到了明显侵蚀。经过3个小时的精心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成功清除了多处痛风石。
一个月后,为修复右足背痛风石清除后的皮肤缺损,医生又为阿轩进行了皮瓣移植手术。待休养一段时间后,医生还将为阿轩清除左侧肢体的痛风石。
专家提醒:痛风并非“老年病”,年轻群体莫忽视
目前阿轩恢复良好,右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张建主任提醒,痛风并非“老年病”,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这与年轻人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预防痛风和痛风石,关键在于控制尿酸水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果糖饮品(如可乐、奶茶、果汁饮料等)的摄入,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同时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一旦被确诊为痛风,一定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千万不要像阿轩一样忽视病情,等到痛风石严重影响生活时才追悔莫及。” 张建主任强调。
文|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梅
图|由医院提供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